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追求「小確幸」不是年輕人的錯

追求「小確幸」不是年輕人的錯

近來許多社會輿論探討時下年輕人只追求小確幸,卻欠缺遠大的志向,這樣的論調不但積非成是,甚至是倒果為因,將上一世代造成的結果,嫁禍到下一世代身上。我認為有必要為台灣年輕人平反。從我的觀察,追求「小確幸」並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近年來台灣經濟上過度倚賴中國產生的必然結果。

台灣現在的處境,很像過去的夏威夷。 夏威夷本來是個獨立的王國,有自己的國王,是一個以農耕經濟與國際貿易為主的社會,從19世紀開始與許多國家就有密切的貿易往來。當初夏威夷的工商菁英階級為了自身的商業利益,希望夏威夷變成美國的一部份,以降低美國對夏威夷出口的蔗糖所徵收的高額關稅, 相對美國處於邊陲的夏威夷,在經濟上越來越倚賴美國,島內的產業結構也漸漸地自我調整成以支援美國大陸所需為主的經濟形態,後來經過島內政變與美軍的登陸,於西元1898年成為美國的領地。1959年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州後,夏威夷的經濟進一步從農業貿易轉變成以「觀光旅遊」導向的經濟體。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核心-邊陲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可以拿來說明美國與夏威夷之間的經濟發展變化,也一樣可以預見以中國為核心,以台灣為邊陲的產業變化。若台灣放棄過去全球化經貿的主體性,轉向以依賴中國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則位處於邊陲的台灣勢必逐漸失去工業發展的動能,慢慢轉向到以滿足觀光客吃、喝、玩、樂、旅遊、住宿、休閒的觀光社會(Tourism Society or Visitor Economy)發展,台灣社會為塑造這些觀光休閒的環境氛圍,人們開始重視慢活、樂活、生態環境、環保的所謂幸福經濟,而不像過往重視國家的經濟成長,台灣這幾年正迅速地以中國為核心走在「夏威夷化」的休閒經濟道路上。在這個發展趨勢下,台灣發展到最好的理想境界,就是變成美國的夏威夷,若發展的不那麼好,就是變成菲律賓的長灘島。你若去過這些地方觀光旅遊,就知道夏威夷與長灘島的差異。

馬政府主導的傾中經濟政策,導致了台灣的「夏威夷化」,台灣年輕人是順應著「核心-邊陲」經濟大環境的微妙變化,被推向上一世代眼中的「小確幸」行業,開始認真經營起咖啡館、民宿、餐飲小吃、服飾藝品店、洗衣清潔等服務業。在年輕人眼中,認為廚師、 餐飲旅館管理 、藝術表演工作、空服員、客服人員、美容美髮芳療按摩等等,比起銀行、保險、工廠、公司上班更有升遷賺錢的機會,因此才去從事。郭台銘等工業界大老們,不應該指責年輕人:「只想開一間咖啡店就滿足。」工商大老應該反省,你們這一代企業家與政客,為什麼讓台灣的年輕人「只能靠開咖啡店、珍珠奶茶店、香雞排店來求生存。」台灣年輕人從事工商大老口中所謂的「小確幸」內需服務業賺錢謀生,並沒有不對。當政客與企業家們,將台灣的產業連根拔起,鼓吹西進中國,把台灣的工作帶走, 前仆後繼的到中國創造了工作機會,把利潤賺進了自己的口袋,到底留給台灣年輕人什麼樣的未來?將台灣「綁進中國」,才是鎖國,擺脫中國,勇敢面對世界,才是真正的開放。

台灣的「夏威夷化」,是馬政府ECFA架構下傾中經濟政策造成的後果。追求「小確幸」並不是台灣年輕人的錯,而是「核心-邊陲經濟模式」下,位處邊陲的台灣社會必然走上的道路。台灣要扭轉這個局面,必須要有見識卓越的政治家,帶領台灣重建政治與經濟的主體性,用更積極開放的全球化策略,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帶領台灣重新加入世界經濟的舞台。

延伸閱讀:
  1. Hawaii: Islands Under the Influence, by Noel J. Kent
  2.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imic Geography, by Paul Krugman
  3. 台灣簽訂ECFA後可能的後果, 陳師孟

沒有留言: